美国借芬太尼加关税:闹剧背后的真相与法理剖析
揭开芬太尼的神秘面纱
芬太尼,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在医疗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是阿片受体激动剂,但其作用强度却达到了吗啡的 60 - 80 倍。在医学上,芬太尼有着广泛的用途。其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用于诱导麻醉以及各种手术前后的剧烈疼痛缓解 ;芬太尼透皮贴剂则主要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为那些只能依靠阿片样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带来福音。
然而,芬太尼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医疗价值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害。由于其强效的特性,芬太尼极易成瘾。一旦滥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最直接的就是导致呼吸抑制。呼吸抑制会使呼吸减缓甚至停止,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除了呼吸抑制,过量滥用芬太尼还会造成心率严重下降等问题,这些副作用叠加起来,很容易导致使用者陷入生命危险,过量滥用更是会直接致人死亡。
中国对芬太尼的管控与法律红线
中国在芬太尼管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坚定的决心和严格的措施守护着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早在 1996 年,中国就已将 12 种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进行管制 。此后,随着对芬太尼类物质认识的加深和其在国际上滥用问题的出现,中国不断加强管控力度。2015 - 2018 年,又有 12 种芬太尼类物质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
2019 年 5 月 1 日,中国更是在全球率先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创新引入 “类物质” 的概念,严谨、科学地明确了 “芬太尼类物质” 的法律定义,既保证该定义涵盖需要列管的所有品种,为打击和惩治芬太尼类物质毒品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药、工业、科研等领域合法需求的影响。这一做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毒品治理中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违反芬太尼管控规定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而芬太尼类物质被列入毒品范畴,非法生产、买卖、运输、使用、储存和进出口芬太尼类物质,都将触犯法律红线。对于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处死刑。即便是非法持有少量芬太尼类物质,也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加征关税:事件回溯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近期的贸易争端上,美国以中国芬太尼管控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东部时间 2 月 27 日,美方就威胁将于 3 月 4 日起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 10% 关税 。而到了 3 月 3 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 10% 关税。
美方此举并非毫无征兆,此前就已曾以芬太尼等为由对中国加征 10% 关税。其不断挥舞关税大棒,将芬太尼问题政治化,企图将美国国内毒品问题的责任推卸给中国。然而,中国在芬太尼管控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美国的这种做法完全是 “甩锅推责”,不仅无益于解决自身毒品问题,还严重损害了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基础,加剧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
美国此举符合世贸协定和国际法吗?
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来看,美国以芬太尼管控问题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明显是违法违规的。
世贸组织的基石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它要求成员方给予任何其他成员方的优惠、特权和豁免,都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方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而对其他国家却没有同样举措,这就严重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人为地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给予中国商品不公平的歧视性待遇,阻碍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正常贸易。
在关税减让方面,各成员方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都有明确的承诺,不得随意提高关税税率。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超出了其在关税减让表中的承诺,违背了其应承担的国际义务,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让中美之间以及全球的贸易往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美国或许会试图援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第 20 条 “一般例外” 或第 21 条 “安全例外” 条款为其行为寻找借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理由站不住脚。从 “一般例外” 角度,美国需要证明加征关税是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 。然而,中国在芬太尼管控上已采取全球领先的严格措施,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问题并非源于中国正常的贸易往来,加征关税并不能有效解决美国国内的芬太尼危机,因此很难满足 “必要性” 这一关键条件。从 “安全例外” 角度,美国必须证明其 “基本安全利益” 受到威胁,且措施与保护该利益有直接关联。但美国将芬太尼问题政治化,通过加征关税来应对,这显然不是基于真正的 “基本安全利益” 考量,而是将贸易作为政治工具,不符合 “安全例外” 条款的适用条件。
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来看,美国此举也违背了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中国对芬太尼的管控属于中国内政范畴,中国积极履行国际禁毒义务,在芬太尼管控方面付出诸多努力。美国却以所谓 “芬太尼管控问题” 为借口横加干涉,通过加征关税来向中国施压,这种行为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平等地位,破坏了正常的国际关系秩序。
美国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美国以芬太尼管控问题对中国加征关税,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多重不可告人的真实意图。从政治层面来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操弄。美国国内在芬太尼治理上存在诸多问题,监管漏洞丛生,制药行业利益驱动明显,导致芬太尼滥用问题愈演愈烈。然而,美国政府没有从自身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将矛头指向中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转移国内民众对其治理不力的关注,将国内矛盾的焦点从自身的失职转移到所谓的 “中国威胁” 上 。
在经济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美国一直试图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忌惮。通过加征关税,美国妄图打击中国的出口产业,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从而维护自身的经济霸权地位。尤其是在一些关键产业,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阻碍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同时也希望借此影响全球产业链的布局,迫使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出中国 。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美国把芬太尼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筹码。在中美关系中,美国长期奉行遏制战略,利用各种议题对中国进行打压。以芬太尼管控问题加征关税,就是其在这一战略下的又一举措,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向中国施压,试图在其他领域,如外交、科技合作等方面获取更多利益,破坏中国的发展节奏,维持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优势地位 。

结语:坚守正义,维护合法权益
美国以芬太尼管控问题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毫无合理依据,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是出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多重不良意图的错误行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合法权益,也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更无助于解决美国自身的芬太尼滥用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维护公平、公正、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至关重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坚定地遵守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芬太尼管控等领域展现出大国担当。面对美国的不合理举措,中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通过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等方式,向世界表明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行为,让国际贸易回归到基于规则、平等互利的正轨上来。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够正视自身问题,摒弃错误做法,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来解决分歧,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文到此结束
- 本文标签: 合同纠纷 法律事件 案例分析
- 本文链接: http://www.hejicheng.cn/article/19915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深圳何继成律师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